【2010-03-29/聯合報/R18版/好讀周報讀報力】

 

不少人連續熬夜趕工後,會想用周末假日來補眠,但據研究顯示,「睡眠債」是無法完全彌補的

更重要的是,若在假日補眠或睡過頭,可能因此干擾生理時鐘,反而在該上床時難以入眠。

因此,若是不固定的輪班或連續幾天熬夜準備考試等理由而長期睡眠不足,想要用連睡彌補是不夠的。

剝奪睡眠 增加疲勞風險

美國波士頓一家醫院睡眠醫學中心發表一篇研究,讓9名成人從周一到周六每天減少一些睡眠時間(約一周減少5、6小時的睡眠)

然後讓受試者再利用周日睡10小時來補眠,如此連續3周,結果顯示,這些人仍無法很快地從睡眠不足中恢復過來

而且隨著睡眠時間被剝奪愈長,所犯下因疲勞導致相關失誤的風險愈高。

假日補眠 打亂生理時鐘

政大睡眠實驗室主任楊建銘指出,由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理時鐘,平常有人睡得長

也有人睡得短,一旦到了生理時鐘想睡的時候,就會頭腦昏昏沉沉,但如果無法睡覺,大腦就無法充分休息。

另外,如果集中在假日補眠,會造成生理時鐘的延遲,使得該上床睡覺的時候卻難以入眠

在周一該上班、上學的時刻會睡意濃濃,反而得不償失,如果睡眠時間不規律,也會種下日後慢性失眠的後果。

該睡多久 以品質為依歸

藝人蕭薔曾說,「每天只睡一個小時,還可美美的。」專家則吐嘈「不可能」。

署立雙和醫院精神科主任李信謙指出,一個人該睡多少小時,其實沒有標準答案,傳統認為每天應睡滿8小時

並不全然適用每個人,一般而言,嬰幼兒和青少年時期所需要的睡眠時間較長,隨時年齡增長,老人睡眠時間短且多半較淺眠。

而且睡得多不一定睡得飽,睡得少也不代表睡不好,最重要的是以睡眠品質為依歸。

睡飽了沒 檢視醒後情緒

因此,要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睡眠足夠,找到適合自己的睡眠時數,最簡單的方式即為檢視睡醒後的精神及情緒狀態

唯有睡眠需求被滿足了,才可能恢復體力、並增加免疫力。至於平常的所欠的「睡眠債」,就像「感情債」一樣,永遠也還不了。

〈睡眠不可不知〉一睡到天亮?作夢好幾回

有人睡眠時經常作夢,有人則較少作夢,究竟作夢與睡眠有何關係?

政大睡眠實驗室主任楊建銘指出,人的睡眠周期通常分為兩階段,一是「非快速眼動期睡眠」,這時期的睡眠有四個階段:

●入睡期:關燈開始,閤眼後慢慢從清醒的狀態到入睡,這時脈搏和呼吸變緩,眼球則像鐘繙C慢左右移動。

●淺眠期:隱隱約約睡著,白天打瞌睡就是這種狀態,在這個淺眠階段很容易被喚醒。

●熟睡期:腦波和脈搏速率更慢,沒有意識,眼球也不動。

●沉睡期:睡得就像木頭一樣,需要推動身體才會醒來。

但並不是進入沉睡期就會一直持續到天亮。沉睡狀態大概只能維持30至40分鐘後,大腦會再回到熟睡或淺睡階段

然後會進入所謂的「快速動眼期睡眠」,也就是俗稱的作夢期。它與之前的睡眠階段最大不同是,眼球和清醒時一樣,不停地轉動。

楊建銘表示,第一次作夢期通常時間較短,大概維持5到10分鐘,然後會從作夢期再次進入睡眠第一、第二階段

開始另一個睡眠周期。據研究,一個睡眠周期時間大約是90分鐘,因此一個晚上的睡眠裡會有好幾個周期。

前半夜的睡眠周期會有較長的沉睡期,至於後半夜的睡眠,則有較長時間的淺睡期和作夢期。

詹建富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閒閒女主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